名字像双胞胎,实际是竞争对手
第一次听到成品人和精品人这两个品牌名,十个人里有九个会问:"这是同一家公司注册的姊妹品牌吧?"毕竟这两个名字就像复制粘贴出来的,但实际走访市场就会发现:这完全是两个独立运营的品牌。
- 成品人创立于2015年,主营基础款办公家具
- 精品人2018年才进入市场,专注高端人体工学椅
- 两家公司注册地分别在广东和浙江
产品线对比:从价格到功能都不同
虽然名字相似度高达90%,但产品定位完全不在一个赛道。咱们直接看对比表更清楚:
对比项 | 成品人 | 精品人 |
---|---|---|
主力产品价格带 | 300-800元 | 2000-6000元 |
核心用户群 | 中小型企业采购 | 高端个人用户 |
专利技术数量 | 3项实用新型 | 17项发明专利 |
从这张表能明显看出,精品人走的是技术流路线,他们家的自适应腰托系统在业内确实能打。而成品人更侧重性价比,办公室常见的那种黑色网布椅就是他们的爆款。
用户口碑两极分化
在某投诉平台上,关于这两个品牌的评价特别有意思:
- 买成品人说:"安装简单但坐垫半年就塌"
- 购精品人吐槽:"椅子确实舒服,但送货等了45天"
更有意思的是,精品人的用户特别爱晒单,社交平台上的开箱视频基本都带#职场精英必备#这种标签。反观成品人的买家,大多都是公司行政批量采购时顺带拍的实物图。
商标大战差点上演
2020年还真闹过一场风波——精品人母公司曾向商标局提出异议,认为成品人的品牌名会造成混淆。但最终裁决认为:"精品"和"成品"在汉语中含义明确不同,不构成侵权。
这场官司反而让两个品牌都学聪明了。现在官网上,精品人特别强调"每把椅子都是艺术品",而成品人则把"出厂即成品"作为slogan,刻意强化差异点。
选购指南:按需求对号入座
到底选哪个牌子?记住这三个判断标准:
- 使用场景:公司大批量采购选成品人,自用长期办公选精品人
- 预算范围:千元内看成品人基础款,三千预算考虑精品人入门款
- 使用频率:每天坐4小时以上建议投资精品人,偶尔使用成品人更划算
最近还有个新趋势:有些公司会混搭采购——管理层用精品人,普通员工配成品人。这倒是个折中方案,既控制成本又照顾到不同岗位需求。
未来发展可能殊途同归?
虽然现在两家定位差异明显,但行业内部人士透露:成品人正在研发千元级的人体工学椅,精品人也计划推出简化版产品线。说不定哪天这两个"名字兄弟"会在中端市场正面交锋,到时候消费者就要看真本事了。
<参考文献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