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口号,是刻在DNA里的行动指南
当行业还在讨论“流量为王”时,精东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已经把“内容价值”写进了公司章程。这家成立仅5年的公司,用《时代微光》《市井烟火录》等豆瓣评分破9的剧集证明:优质内容才是观众用脚投票的硬通货。他们有个特别规定——每部作品立项前必须通过“三问测试”:
- 是否传递积极价值观
- 能否引发真实情感共鸣
- 有没有突破行业既有模式
把用户当合伙人,而非数据指标
在精东的编剧工作室里,你会看到贴着各年龄段观众留言的“故事墙”。这是他们独创的观众共创机制——每周收集500+条真实观众反馈,直接转化为创作素材。去年爆红的职场剧《格子间突围记》,37%的剧情桥段都来自普通白领的真实投稿。
更硬核的是他们的“内容实验室”:
设备 | 功能 | 应用案例 |
---|---|---|
眼动追踪仪 | 监测观众情绪曲线 | 优化《追光者》关键情节节奏 |
脑电波采集器 | 分析深层情感反馈 | 调整《无声告白》结局处理方式 |
让技术成为创作者的画笔
走进精东的虚拟制片中心,你会发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。他们自主研发的XR实时渲染系统,让导演可以在拍摄现场直接调整虚拟场景的光影效果。这项技术不仅把后期制作周期缩短60%,更让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续集的场景还原度达到考古级精度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他们玩得更超前:
- 与中戏共建“未来导演实验室”
- 设立新人编剧“百万年薪挑战赛”
- 开发AI剧本医生系统(已获3项专利)
比商业成功更重要的社会责任
精东影视的企业年报里有个特殊板块——社会价值资产负债表。这里记录着他们用影视力量创造的改变:
- 通过《星星的孩子》推动自闭症筛查纳入义务教育体检
- 拍摄《守艺人》系列纪录片带动7个非遗项目产业化
- “光影助学计划”已资助132名偏远地区学生进入影视院校
正在书写的行业新规则
当其他公司还在为播放量焦虑时,精东已经建立起内容生命力评估模型。这个包含23项指标的评估体系,能预测作品在未来3-5年的社会影响力。他们最新启动的“百年故事库”项目,计划用30年时间记录100个中国家庭的变迁史。
在精东的会议室墙上,挂着创始人手写的三句话:
- 对得起观众的每一分钟
- 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
- 扛得起行业进步的担当
1. 国家广电总局《2023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》
2. 中国影视产业研究院年度创新案例库
3. 精东影视传媒社会责任报告(2020-202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