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村变新城的“硬核操作”

在北京大兴区榆垡镇,576栋米黄色联排别墅整齐排列的景象,让路过的人们忍不住停车拍照。这个名为“新农社区”的项目,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图纸到实景的跨越。村里70岁的张大爷说:“以前家里是旱厕,冬天水管能冻三天。现在厨房有净水器,卫生间能装浴缸,这变化比坐火箭还快!”

北京大兴千余户村民搬进别墅:从平房到洋楼的真实蜕变  第1张

搬迁背后的“数字密码”

  • 户均居住面积从80㎡提升至230㎡
  • 小区绿化率达到38%,是原村落的5倍
  • 地下车库车位配比1:1.2,彻底解决乱停车
  • 每户安装独立光伏发电系统,年省电费2000元

村委会主任王建国掰着手指算账:“搬迁没让村民掏腰包,政府补贴+集体土地流转资金+开发商代建的模式,让大伙儿真正实现了‘旧房换新居’。现在家家都有产权证,心里踏实着呢!”

生活升级的“隐藏菜单”

别墅区东侧的便民服务中心,每天早晨七点就开始热闹。这里集合了社区卫生站、老年食堂、便民超市三大功能。刚买完菜的刘大姐笑着说:“以前赶集要走3里地,现在下楼就能买到新鲜蔬菜。最贴心的是每个单元都装了无障碍电梯,腿脚不便的老人再也不用发愁上下楼。”

配套设施数量服务半径
幼儿园2所500米
社区医院1所800米
健身广场5处300米

乡村振兴的“双向奔赴”

搬迁腾退的4000亩土地,现在变成了现代化农业产业园。原本种玉米的村民李建军,如今在园区当上技术员:“每个月工资6000元,还有五险一金。园区种的草莓直供盒马鲜生,比过去自己种地强多了!”村里年轻人更是抓住机遇,有开民宿的,有搞直播带货的,还有人承包了社区快递驿站。

社区治理的“智慧彩蛋”

走进物业监控中心,30块屏幕实时显示着社区动态。物业经理张涛演示着智能系统:“烟感报警能精准到户,独居老人24小时生命体征监测,垃圾分类箱自动称重积分。我们还在测试无人机快递配送,以后村民收快递不用出单元门。”

参考文献:
  • 大兴区2023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白皮书
  •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公开数据
  • 新农社区居民满意度调查报告(2023年8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