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对门邻居”到“黄金搭档”
住在城南老社区的街坊们最近总爱念叨:“李叔叔和王叔叔共同开了一家店,真是把咱们这片的烟火气盘活了!”这对相识二十多年的老邻居,一个曾是国营厂食堂大厨,另一个干了大半辈子五金批发,今年突然联手在社区门口开起“双叔便民服务站”,卖早点、修家电、代收快递样样俱全。
早市上的“双厨争霸”
每天清晨5点半,店里准时飘出油条香。李叔负责揉面炸油条,王叔掌勺熬豆浆,两套炉灶中间隔着玻璃挡板——这是他们特意设计的“比武擂台”。街坊们最爱比较:“李叔的油条外脆里嫩,王叔的豆浆浓得能挂勺”。上周暴雨导致面粉受潮,两人临时改卖葱油拌面,当天竟多卖了30碗。
- 油条日销量:平均280根/天
- 家电维修接单量:旺季15单/周
- 快递代收件数:日均80件
藏在货架后的“秘密武器”
店里最内侧的货架暗藏玄机:第三层摆着老式收音机零件盒,第四层塞满五金工具包。这是他们给老街坊留的“绿色通道”——独居张奶奶的半导体收音机坏了,王叔能当场修好;楼上装修工人急需膨胀螺丝,李叔三分钟就能翻出存货。有次外卖小哥的电动车爆胎,王叔甚至从仓库翻出补胎胶,没收一分钱。
社区版“变形记”
原本冷清的社区角落,现在成了信息集散地。门口的手写公告板记录着人间百态:二楼刘姐家的猫丢了、新搬来的程序员求购二手书桌、物业通知下周检修水管……两位叔叔还搞了个“跑腿积分制”,帮邻居买菜满10次送1斤鸡蛋,现在连年轻人都愿意来攒积分。
服务类型 | 日均服务人次 | 居民满意度 |
---|---|---|
早餐供应 | 150+ | 98% |
便民维修 | 8-10 | 95% |
物品代管 | 50+ | 100% |
“土办法”解决新问题
上个月社区搞垃圾分类,很多老人记不住分类规则。李叔把四色垃圾桶画成“食物全家福”:绿色桶画白菜萝卜,灰色桶画鱼骨头,蓝色桶画废报纸,红色桶画电池。王叔更绝,编了首垃圾分类顺口溜,现在连幼儿园小朋友都能背出来。
深夜亮着的那盏灯
每天晚上十点,当其他店铺陆续打烊,“双叔便民服务站”的灯总会多亮一小时。“这是给夜班护士、代驾师傅留的‘充电站’。”李叔指着保温柜里的包子说。有次凌晨两点,急诊室护士小陈来买宵夜,发现王叔正在帮醉酒顾客联系家人,这事后来被居民们称为“社区守夜人”事件”。
现在经过店门口,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:修电饭锅的王叔和炸油条的李叔隔空斗嘴,取快递的小伙子顺手帮老人拎重物,放学的小孩趴在玻璃上看揉面团。这间不到50平的小店,就这样成了整条街的“生活枢纽站”。
参考文献- 城南街道2023年社区商业调研报告
- 市消费者协会便民服务满意度调查(2024年第一季度)